(舊交重寫) 我在懂買股票之前已在炒匯(外匯槓桿交易 / 外匯孖展),那是 1994 年了,近來外匯買賣也很受談論,便不妨講解一下如何操作。
外匯是廿四小時變動的,只有周五紐約收市到周一遠東開市這段時間休息,晚上紐約收市後到東京開市前,通常都很靜,但間中亦有人趁成交少制造大波動。
外匯沒有一個像股票的實體市場,是靠環球通訊網絡在各大金融機構間形成一個分散的虛擬市場,各機構間互相敲價,而通訊社的報價機只是一個參考價,這是要注意的。
散戶在A機構開戶買賣,便是A機構開 bid/ask 價給你,A機構可能和你對賭,亦可能在國際市場把部位(position)散出。它是賺你差價(和手續費),其實也是辛苦錢,因為你買一手兩手,它在國際市場是一球兩球地散(一球是一百萬美元),不易做,所以客戶多成交量大的機構才可以提供較佳的報價。外匯公司很多會收買賣手續費,銀行就不收,只賺差價,而差價較闊 (多2-4點子)。
由於是A機構開價給你,就不像買賣股票要排隊,直接用開出的 bid/ask 價買賣。但可以用限價單指定某一價位買賣,而且不論方向、開倉平倉都可以,比股市的操作靈活。限價單輸入了機構的電腦內,多數可以依價執行 — 除非開了一個很闊的裂口,這是要好好運用的工具,以免自己24小時要看著報價機。
以前本地外匯業興旺時,到處都有外匯孖展 "艇仔" 公司地舖,提供1/10 手(國際期貨合約size)給街坊買賣,晚上很多阿伯阿嬸都坐在地舖邊看價邊吹水,十分熱鬧,現時式微了。
網上外匯公司近年又興起,例如 FXCM,提供了很專業的交易軟件給客戶,很好玩。以前用電話交易,向A機構敲價,對方報個價給你(外匯公司還會先報尾碼,後報大碼,如 "鎊 --- 70/78 --- 179",銀行就會用正常報法:179 --- 70/78),你要在兩三秒之內回應如何買賣,否則便作廢,這對雙方的壓力也很大。現時普遍上網看著報價慢慢想,已經是輕鬆很多了。大家可以到匯商的相關網頁下載這些軟件,同時開個免費實習戶口來試玩,當作是打 online game 也不錯,玩得好說不定有獎品或者請你去上班。 ;;)
兩大銀行恆生和中銀都有外匯孖展服務,雖然沒有外匯公司的專業軟件,browser-based 的操作也算暢順,每手的size比國際期貨合約細一半以上。有些面對散客的網上外匯公司也提供較細size的交易,甚至比銀行還細,這對新手來說也很重要。
買賣策略方面,股市有公認的估值方法,股價也可以相距合理價值甚遠,匯市更沒有合理估值的方法(唯一聽過的是 Big Mac 格價法 :D),匯價視乎國際資金流向,而影響流向的因素並不是散戶可以全面掌握,亦很難量化。所以,技術分析 TA 便較為重要,跟隨趨勢應是主要政策。幸好匯市交易量很大,不是一兩個大戶能操縱,而 TA 正是需要這樣的條件,在匯市在用 TA 比在股市好。
最後千叮萬囑是風險管理。機構通常提供 20倍孖展,用 5% 按金便可開倉,很容易令人 overtrade。我們最要留意的是,實際上做了多大的交易金額?在平常的波幅會做成多大的虧損?在極端的波幅會不會傾家蕩產?我們不能改變某機構的孖展比率,但可根據自己能承受的風險限制交易的合約張數。
匯市既然無價值可估,大趨勢下不知哪裏是盡頭,止蝕盤是不可或缺的,以免在看錯趨勢時泥足深陷甚至按金耗盡,就算好彩最後能守到轉勢,其間每天都擔驚受怕的感受是很難捱的。開倉時如何訂 stop order 各人風格不同,到開始有利潤時訂 trailing stop 以免由贏變輸,也是受推薦的手法,這需要較長的篇幅討論。
匯市總算是較為公平的遊戲,在股市外多一個在市場獲利(或虧錢)或的渠道,特別適合喜歡交易作樂的朋友。它的壞處是,它是廿四小時運作的,而且它出現重要消息和突破性運動時,通常都是我們要吃飯睡覺的時候,對正常生活產生一些干擾。隨著年紀大精力減心態懶,我近年已減少炒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