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自由、自然、自在。

2011-04-30

Jolicloud 1.2 簡評

先前曾介紹過 Jolicloud,  故此在新版 Joli OS 1.2 推出後也立即裝來試.

在整合方面有改進,  例如把 Google Docs 整合到文件夾上,  看起來像本地文件.  也有一些微細的介面改進.

但可能多人用了,  出現了相應問題.  因為是一定要連上雲端才有用的東西,  而這雲端第一步就是該公司的 server,  無論是登入時的桌面環境和軟體更新都是靠它.  它的 server 很慢,  可能在歐洲會好些,  因為該公司是法國公司,  但在香港是慢得不能忍受.

由於試用了 Lubuntu,  覺得這是舊機器更佳的選擇,  在功能和性能上也更佳,  小弟現在不推 Jolicloud 了.

2011-04-29

Linux 的 Partition/Disk Backup/Restore

用 Windows 的時候經常都要做 partition backup,以防系統設罝出問題時可以用 partition restore 徹底拯救。Windows 上兩個出名軟件 Ghost 和 TrueImage,相信很多朋友也熟悉其一。

小弟用慣 TrueImage,試過用來 backup Linux 的 ext4,它認不出這種新格式,只能用 sector-by-sector 的方式來抄,十分慢。究竟 Linux 有沒有原生的方案呢?

原來是有的,且不需額外安裝,就在 Linux kernal 裏,command line 的 dd。

Ctrl-Alt-T 進入 terminal,sudo su 變身做 root,然後用 dd 這個 command:

dd  if=/dev/sda  of=/media/%disk-volume-name/%folder-name/%filename

這樣便把整個系統碟 (通常都叫 sda)抄了去一個 file,如:

dd  if=/dev/sda  of=/media/'ADATA SH93‘/Backup/ubuntu-sda.img

剛好我用那隻 USB 碟的 disk label 是 “ADATA SH93”,中間有個空格,要用 single quote 來包住。同時記住 linux 的 pathname 是分大小階的。

if 就是 input file 的意思,of 就是 output file 了。它們可以是 folder/file,可以是 partition,也可以是 disk,所以 backup 甚麼也可以,backup 去甚麼地方也成。

如果只 backup 第一個 partition (通常就是 system 和 user home),就用 

dd  if=/dev/sda1  of=..........

如果想把整個系統抄去另一隻碟,令這隻新碟即時成為一個可以啟動的系統,也很簡單:

dd  if=/dev/sda  of=/dev/sdb  (如果那新碟是 sdb)

如果 restore 呢?就是把 if 和 of 的內容掉轉,就成了。

如果系統不能啟動要 restore,如何開機呢?也很簡單,就是用來安裝那隻 Live CD 或它的 USB手指。

(今日剛好因事試了這個 restore 方法,成功。)

如果要確定系統碟是否 sda,可在 root 用:

fdisk  -l

來列出所有碟的資料。通常 Linux 會把 BIOS 內啟動次序第一那內置碟定做 sda。

用 exit 來脫離 root。

這個方法在何版本的 Linux 也能用,因為是在 kernal 內的功能。

2011-04-28

Lubuntu 在 EPC701 上

由於把 EPC701 上的 1G ram 移到 X41 上,裝回出廠那條 512M,這樣行 XP 或 Ubuntu 也有點勉強,我便要找個輕量的 OS 來裝。

本來可以裝回原裝那個 Xandros,但這東西太舊,可能 Youtube 也上不到 (因為 Flash 已經更新過N次了),最後試裝以輕量標榜的 Lubuntu。

開機 35秒左右,算快,開機後佔用百多M ram (補充: 不計 cache 是 96M),打開預設的 Chromium browser 也快 (不要裝太多 extension - Adblock only),打開後用了200M左右。

Lubuntu 採用了一堆輕量的軟件,功能一般,但在這種輕量機器上做輕量事情也夠用。它的 file manager "PCmanFM" 有個好處,是可以就地變身 root 來搞系統檔,比 Ubuntu 的 Nautilus 方便。我在 Ubuntu 要在 terminal 用 sudo nautilus 來做 (因為不想打太多 command line)。結果我在 X41 的 Ubuntu 也加裝了 PCmanFM。

但 PCmanFM 沒有 network browsing 的預裝組件,所以我又裝上 Nautilus,這便有了搜尋 network shares 的功能。
(7/5更新:Lubuntu 11.04 新出,我在一部機上裝了試,發現此版本已預設有了 network browsing 功能,不用裝 Nautilus 了。)

Chromium 其實也算食 ram 怪,如果也要輕量,可試用 Epiphany,和 Chromium 也很似,都是用 Webkit engine,和用 Omni-bar 設計。但對一些複雜 web apps 似乎支援有問題 (看來是https的網服務),一般網頁則夠用,也有除廣告的插件。 (補充:  可能我做了一些更新, 現時 Epiphany 的問題已經不見了.)

監察使用情況,在看了很多網頁後,program + cache 會差不多用盡 ram,會用到十幾M的 Swap,在下載複雜網頁中 CPU 會爆,Celeron M 600Mhz 今時今日是不夠用的。

所以我覺得儘管 Lubuntu 很輕量,那些 ram 少於 256M、CPU 少於 300Mhz 的古董機,用來打字還可以,用來上網不會是愉快經歷。

2011-04-22

Ubuntu 在 IBM X41 上

ThinkPad 堅持沒有 “Win Key",使用 Windows 有點麻煩,特別是 Windows 7 很多新的方便功能都是用這個鍵,那就不如用 Linux 了,特別是用 GNOME,其 keyboard shortcut 功能可以把系統層面的功能也隨意訂在任何key-combo上。所以便裝 Ubuntu。X41 可以按 F12 選擇用 USB Flash boot 機安裝。

用 Linux 發覺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其 RAM 的用法令 performance 提升,特別是這個很慢的 1.8“ HDD。大家都有經驗,Windows 無論有幾多 RAM,其系統及程式都經常要寫硬碟,甚至設定了沒有 pagefile,依然會寫,所以高手們都用一些 RAM 來做 RAM Disk,然後把 pagefile / temp dir / cache folder 等全指去 RAM Disk,才充份利用RAM來增速,十分麻煩。

Linux 系統上已經是盡量用RAM來做cache,盡量不會寫硬碟,只有RAM用盡了才去動SWAP。有 1G 以上RAM,已經很少機會用SWAP,我在 Chrome 開10個 tabs,仍很快,仍未要用SWAP。

要用到 X41 的 APS (Airbag Protection System),很容易,順序安裝以下兩個部件:
tp-smapi-dkms
hdapsd

(23/4:還有方法在 panel 上有狀態圖示,今日試了成功,有機會再講。)

要用到 X41 的"小紅點"做Scrolling (按住中鍵推小紅點就可以上下左右捲動頁面,最方便),就要裝這個:
gpointing-device-settings


以上三物在 Ubuntu Software-Center / Synaptic / apt-get 都可以裝到。

至於輕敲小紅點來點選這功能,就要手動很多設置,很麻煩,我也沒有做。(23/4:今日有時間,照住做了,但沒效果,可能那個方法已過時。)(再補充:已成功做到。)

現時未做到是那些特殊按鍵的 On Screen Display,功能是有,但系統沒有適當的視覺 feedback。

值得一提,這個2005年出的機器,在 Ubuntu 上可以直接讀到2006年才出的 SDHC,很不錯。在XP上,未裝 driver 是任何卡也讀不到。

2011-04-21

投得 IBM X41 來做實驗

一部在2005年屬於高級商務機的經典型號,當年要萬多港元,今時在雅虎香港可以九百多元投到,便投來供奉一下,品嘗一下馳名的 ThinkPad Quality,和著名的“小紅點” TrackPoint。

此機設計做工是一流,論輕薄比 Netbook 只重了一點點 (4-cell battery 1.2Kg : 2 hour),可能更薄,12" 4:3 screen 好用得多,1.5GHz Pentium M 和 Atom N550 差不多快 (或更快),大勝以往的單核 Atom,用來上網、文書或搞音樂也

相當足夠,只有對高壓縮、高清影片力不從心。

投得這部品相很好,硬碟由二手店換上了新的 Samsung 40G 1.8” (HS041HA),原裝的 Hitachi 是 4200rpm,這個三叔 3800rpm,慢了點,感覺也不嚴重,特別是換裝了Linux後。本來買前是打算換 SSD,但打開發覺那 Samsung 是夾硬塞進去,拿出來要一番功夫,且是新的,全無error,就算了。

RAM 是 DDR2,市上仍有新貨,易升級,板焊 256M RAM,再插了 512M 共 768M。家中有條 1G 換了上去,成了 1.25G RAM。

電池是原廠4-cell殘舊電,只得一小時用,要買個新的,打算淘個 8-cell,令航力有 5小時 (重量則變成1.5Kg)。

一部沒有 “Windows Key" 的電腦,最好用來裝 Linux,這是一開始的計劃。現在確是裝了,覺得真的很適合。後文會再述。

在決定捨棄本也行得不錯的 XP 前,也做了一番研究,確認 ThinkPad 兩個重要功能在 Ubuntu 上能用:TrackPoint Scrolling 和 APS (用移動感應器啟動的硬碟保護),確也成功了,事後覺得安裝很容易。後文會介紹如何做。

現時這個裝了 Ubuntu 10.10 Desktop 的古董,也不需供奉,用來上網和打字很爽 (現在正在用)。還有馳名的“小紅點”在適應了後,確是好用,特別是捲動功能,比時下流行的 Multi-Touch 方便和準確得多。

2011-04-17

2011 期權策略檢討 (四)

小弟十分贊同英爺所說單頭期權長倉的好處, 但它對時間流逝很敏感, 買入後如不立即出現有利的單邊市, 很容易變成廢紙, 愚見以為必須加入一個條件去增加勝算:  順勢買賣.

用較價外的期權長倉去摶趨勢突然加速, 本小利大, 以港股的波動習慣來說, 賠率一般超過5倍. 而且趨勢在形成後, 經常突然加速.

如果認為有趨勢、但不會很快加速, 跨價組合 (spread) 是一個選擇. 中度價外的 spread 賠率大概 1:3, 符合一般投機原則. 它對時間流逝不敏感, 很長時段只對價位有反應.

Spread 有個缺點是必須在結算時才會賺到理論上的最大利潤, 在中間日子由於時間值差額, 中途平倉的利潤會少很多, 除非已經深入價內令時間值無關重要. 愚見以為反正要月尾才決勝負, 就不必太早下注, 月中之後才出手好了.

總結上述兩個固定成本 (風險有限) 的長倉策略:
單頭:  升快, 跌快, 縮快, 利潤無限制.
跨價:  升慢, 跌慢, 縮慢, 利潤有限制.

任何策略都有罩門, 就看個人的個性和當時情況而選擇了.

2011-04-12

2011 期權策略檢討 (三)

期權策略組合花多眼亂, 十分吸引.  但黃國英在近作 "決勝在期權" 中指出, 不宜搞太複雜的組合, 最好是看準方向用單頭長倉, 用組合也不宜多過兩張單. 理由是他用期權是在特殊市況小本搏大贏, 用組合成本高, 利潤通常受限, 不值搏,  在正常市況他會用股票和期指出擊.

我很贊同英爺觀點. 但小弟和一些朋友對選股和炒期指的成功率未夠信心, 希望期權組合有幫助, 也無可厚非.

在一番研究和實作經驗後, 必須先指出, 聖杯是沒有的: 不存在一個輕易收錢、沒有風險、指向發達之路的策略. 邏輯上很易明白了, 如果有這種策略,  一是會找不到交易對手,  二是會很多人發現從而令到利潤下降到不吸引,  三是為了防止二的出現我一定不會告訴你.

由於對手一定是在某種情況下能賺你錢才會和你交易, 所以一入市場, 就必須預期自己在某種情況下會輸錢.  我們所能做的, 是提高勝算, 令自己在長期作戰中佔優勢 -- 而已.

而又要解釋為何在資訊普及的今天, 對手會讓你單方面提高勝算...... 我可以想到的答案是 : 人性弱點.  在金融市場上獲勝所需的心理特質, 其實是違反人性的.

2011-04-11

秘密

富足宣言吸引富足狀況.
匱乏宣言吸引匱乏狀況.
感恩是富足宣言.
埋怨是匱乏宣言.

2011-04-10

妄念消耗能量

法師解釋了: 妄念消耗大量能量,  減少妄念可以減少食的需要,  即是減少生存的需求.  這個觀點很值得參考和試驗.



YouTube - 淨空法師:人類最低的生活標準

2011-04-08

2011 期權策略檢討 (二)

由於身心狀態不能繼續應付齋沽期權的驚嚇,  這幾個月便想找尋較安心的方法.  想過和試過 :

一、以前做開的全備兌的股票期權.  在2003至2008年間, 雖然經受金融海嘯打擊, 股票期權也為我賺取了這些年的使費, 體驗不錯.
但近來一試做, 發覺有困難.  在2003剛開始時, 沽出10%價外Put, 也能提供超過10%的年回報率, 那麼在股票跌了20%後, 在用"無限復活"轉倉時, 也能有接近回報,  安全邊際很高.  但現時, 沽出5%價外Put, 才有這個回報率, 安全邊際大減,  加上對個別股票的非系統風險仍厭惡,  很難大手做.
股票期權和指數期權,  近年的 IV 一直在下跌,  風險回報比率大減, 可能是多了很多散戶參與, 而且他們大部分做沽家.

二、學玩期權以前專炒二三四線股, 成績不錯, 試試重出江湖.  但發覺生疏了,  手法、心態也要一段時間的調整才能適應,  市場也或許不同了.

三、即市炒期指 (細期),  配合止蝕盤,  風險有限,  收市後便可以不記掛, 我的經驗也應付得來.  但在開市時段很費神,  特別是延長交易時間後,  大戶像是有意趕絕散戶,  小弟個人之力很難長期作戰.

四、組合式的期權策略.  研究過不同的組合,  有即月組合,  也有跨月組合,  有實戰,  也有模擬,  本來是有一些東西可以整理出來,  但由於一直的身心狀態也不好,  運程欠佳,  頭腦很迷糊,  直至這星期盡力休息了,  又看了一些書,  和朋友交流一下,  才開始對日後要做的事有點頭緒.

仍覺得指數期權走位靈活, 交易成本低, 又可避開非系統風險,  是值得繼續做的.  但齋沽無對沖的期權,  對身心和錢包都有不良影響,  可免則免,  必須用策略組合去限制風險.
研究的結果, 當然是, 任何策略組合都有盲點, 不同市況應有不同選擇, 甚至月內不同時段也有不同選擇.
組合的好處只是減少看錯時輸的錢, 沒有一個不理會市況皆能獲勝的策略,  始終還是要對後市有個態度.

2011-04-06

2011 期權策略檢討 (一)

我由沽股票期權轉去沽恆指期權,  正是"一通"剛提供恆指期權買賣,  有了平宜的平台.  由2009年9月到2010年7月,  我專注於大量沽出即月極價外期權,  然後積極地用搬倉、甚至迅速止蝕來控制風險.

這段期間是大市由高位調整的上落市時期, 正是沽期權的大好時機.  雖然也有幾次大跌的走勢,  救得很狼狽,  但每個月也有盈利.  這段期間的回報比買股票的人好得多, 也應比安份地沽股票期權的策略好.

2010年8月有人建議改為沽下月期權(今月月頭開倉沽下月倉)收取較高期權金,  然後用把縮了那邊倉搬近或用跨價、細期來對沖,  可以令沽出張數減少很多,  風險較低但回報提高.  看上去覺得對,  便在8月試做,  第一個月的實驗成績確不錯.

但2010年9月、10月,  大家知道是出現了突破式的、不回頭的COMBO單邊市, 下月的 short call 挾至很高,  而且臨近月尾也不會縮, 對沖得很辛苦 -- 但也打個平手.  11月挾得更急, 但隨後的見頂回落也一樣急,  令對沖的好倉走避不及.

由於不能做對照實驗,  也不知道如果這3個月繼續做慣常的即月極價外期權,  倉位和心理的狀態會是如何,  但推想即月期權只要月尾少許價外也是廢紙,  下月重新開始,  較不受COMBO打擊.

這3個月合共輸了8月(一個月)的利潤,  論金額不算高, 也不能說這種策略不能用, 因為長期來說,  COMBO單邊市是少數, 回報未必壞.

但這3個月對我的影響是身心過度疲累、有點神經衰弱,  及後發現對大市波動經常有過度擔憂,  再下去一定早死,  所以只能停戰,  找尋較安心的做法.

後文再述.

2011-04-02

手機電子書

幾個月前換入 NOKIA 5800 代替 WM6.1 手機,  原本用開的電子書軟件不能用,  試過幾個 NOKIA 上能用的軟件, 包括 ZXREADER、熊貓看書、學海無涯,  在可用性、穩定性上,  也不滿意.

近來朋友介紹 "百閱",  (不知和百度有沒有關係),  覺得真是可用,  除了 epub 不能讀,  大陸流行的格式也支援了,  使用者選項豐富,  操作方便,  用了一段時間覺得也穩定.

最利害是有搜書下載功能,  近來想找的書也找到了,  免費的.......  這種事只有大陸的軟件才會有.

這軟件在幾個手機平台上也有支援,  將來如果買個 Android PAD,  也會拿它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