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文是寫給一向有用 VeryCD 的朋友看的, 其他朋友就請不要看了.)
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上 VeryCD 找東西下載了, 若不是幾位朋友相告, 也不知 VeryCD 上所有有版權問題的資源的下載連結, 都已經被刪除了.
這真是一件沒趣的事. 要知道 VeryCD 上好一些經典音樂與影片的資源, 很有可能連出版的公司也沒貨賣的, 真是有錢也找不到, 因為一些商業利益而令好東西不能流傳, 十分可惜.
但細心觀察下, 發現那些熱心的分享者, 仍然在上載, 有些會隱悔地暗示下載連結, 或者敎大家如何在網上搜尋.
其實 ED2K 這個技術, 本來就可以沒有一個中央伺服器, 用家互相形成一個網絡, 作全球搜尋. VeryCD 的出現, 形成了一個集中的資源目錄, 方便了大家, 也懶得去別處找了.
只要知道網絡上有某一個資源, 就有辦法找得到來下載, VeryCD 作為一個資源目錄, 讓我知道有甚麼資源值得下載以及其相關資源, 仍有很大的用處.
為了證明這一點, 昨晚特意從 VeryCD 做出發點, 找了7個資源來下載, 有6個成功完成了.
我不知道這狀況日後會改善還是會更差, 但起碼目前來說, 仍是有辦法.
2011-01-30
2011-01-26
Linux Desktop 再試後感 - 用在 desktop 還差很遠
在試在古董 eeepc701 用 ubuntu 同時,我也同時試在 desktop 和較新的 netbook (N550 的 Lenovo S10-3)上試,經過幾天測試,結論是可用性仍未足以代替 WIN7。
Netbook 的工作就是輕便上網,這單一工作較易做到,但 desktop 就有很多事項要顧及,要對周邊設備有足夠的支援。
我發覺它用不到我的 Brother all-in-one printer, 在 Brother 官網有個軟件下載, 按著做了也不行, 但在 WIN7 是不需 driver 接上便可用. (後補充:花了一番工夫後,這問題終於解決了。)
播放 WMA/WMV 的網上串流時有問題. 我不知用 Mac 有否問題, 即這算是微軟問題還是 Linux 問題, 我只知我常聽看的 RTHK 和 i-Cable 的內容沒辦法. (我懷疑,這可用一個付費的軟件 Fluendo Windows Media Pack decoder 解決,但因賣得不算便宜,我暫時不打算用自己的錢去試。)
用不到 CSL 的 3G prepaid 手指. 這當然是該死的 CSL 的問題, 但用不到確是一個問題.
看1080高清不順, 可能要做一些 driver 和 decoder 的設置. 但我在 WIN7 不用設置, 用內置 driver, portable 版的 SPlayer 不需加裝 decoder, 便可看.
在軟件方面, Linux 其實很陽春, 不信的人多是沒用過 Windows 上一流而且免費的軟件.
就如上述, 影音播放方面, Media Player Classic 和洐生出來的 SPlayer (射手播放器 - 懂得由射手網自動找尋下載字幕), 就可以不加裝 decoder 播放所有下載到的東西, 而且可以不用安裝放在USB手指上用, 還可再加上 ffdshow 的修飾功能, Totem 和 VLC 難望其背.
foobar2000 強大的音樂管理和播放能力, 令 Rhythmbox 和 Banshee 等等有如小孩子的玩具.
而且 Linux 上數個播放軟件也不能各自選擇輸出設備, 不專業, 我要求系統音效、電影、純音樂輸出不同的soundcard和擴音系統, 我用開的軟件都能做到. (後補充: 這問題我終於找到解決方法.)
免費的圖片管理軟件 FSViewer 就把 F-Spot 和 Shotwell 比下幾個台階了.
其實 Windows 上最好的軟件都是免費的, 只有那個載體理論上要錢, 實際上也不用 - 或已經付了.
Linux 在這先天不足下要打進 desktop/notebook 市場, 可能性很低.
而 Linux 是否比 WIN7 快呢 ? 我的測試是, 快了少少, 但在現時不太舊的機器上, 實用上分別不大.
小弟兩年一度的 Linux 體驗又告一段落了. 花了太多時間在這被傳為 "窮人的Mac" 上, 本月賺少了錢, 也很倦, 今日想起實在不應花精神在窮人的東西上, 應花多點時間捕捉走勢, 改善策略, 開多幾套倉, 賺多點錢來買富人的玩具. 所以, 兩年後才再看要不要再試 Linux 了.
Netbook 的工作就是輕便上網,這單一工作較易做到,但 desktop 就有很多事項要顧及,要對周邊設備有足夠的支援。
我發覺它用不到我的 Brother all-in-one printer, 在 Brother 官網有個軟件下載, 按著做了也不行, 但在 WIN7 是不需 driver 接上便可用. (後補充:花了一番工夫後,這問題終於解決了。)
播放 WMA/WMV 的網上串流時有問題. 我不知用 Mac 有否問題, 即這算是微軟問題還是 Linux 問題, 我只知我常聽看的 RTHK 和 i-Cable 的內容沒辦法. (我懷疑,這可用一個付費的軟件 Fluendo Windows Media Pack decoder 解決,但因賣得不算便宜,我暫時不打算用自己的錢去試。)
用不到 CSL 的 3G prepaid 手指. 這當然是該死的 CSL 的問題, 但用不到確是一個問題.
看1080高清不順, 可能要做一些 driver 和 decoder 的設置. 但我在 WIN7 不用設置, 用內置 driver, portable 版的 SPlayer 不需加裝 decoder, 便可看.
在軟件方面, Linux 其實很陽春, 不信的人多是沒用過 Windows 上一流而且免費的軟件.
就如上述, 影音播放方面, Media Player Classic 和洐生出來的 SPlayer (射手播放器 - 懂得由射手網自動找尋下載字幕), 就可以不加裝 decoder 播放所有下載到的東西, 而且可以不用安裝放在USB手指上用, 還可再加上 ffdshow 的修飾功能, Totem 和 VLC 難望其背.
foobar2000 強大的音樂管理和播放能力, 令 Rhythmbox 和 Banshee 等等有如小孩子的玩具.
而且 Linux 上數個播放軟件也不能各自選擇輸出設備, 不專業, 我要求系統音效、電影、純音樂輸出不同的soundcard和擴音系統, 我用開的軟件都能做到. (後補充: 這問題我終於找到解決方法.)
免費的圖片管理軟件 FSViewer 就把 F-Spot 和 Shotwell 比下幾個台階了.
其實 Windows 上最好的軟件都是免費的, 只有那個載體理論上要錢, 實際上也不用 - 或已經付了.
Linux 在這先天不足下要打進 desktop/notebook 市場, 可能性很低.
而 Linux 是否比 WIN7 快呢 ? 我的測試是, 快了少少, 但在現時不太舊的機器上, 實用上分別不大.
小弟兩年一度的 Linux 體驗又告一段落了. 花了太多時間在這被傳為 "窮人的Mac" 上, 本月賺少了錢, 也很倦, 今日想起實在不應花精神在窮人的東西上, 應花多點時間捕捉走勢, 改善策略, 開多幾套倉, 賺多點錢來買富人的玩具. 所以, 兩年後才再看要不要再試 Linux 了.
2011-01-24
Linux Desktop 再試後感 - 决定用在 eeepc 701 上
經過一星期在 eeepc701 和一部慢速 desktop 上的反覆試測, 結論是 ubuntu 10.10 desktop 在 netbook 上表現很好,可以長遠留下來用。在和 WIN XP 使用資源差不多下,得到更佳的使用經驗,如果把 Appearance : Visual Effects 關上,用的資源更少,反應更理想。
也試過 ubuntu 10.04 netbook edition,正如很多評論說,不覺得好,使用的資源沒有減少,介面說為了細畫面簡化,但其實是限制,操作有點煩。我在7“畫面用 desktop 版,不覺有問題,間中有些設定畫面少許麻煩,也能用。聽說 10.11版不再有 netbook 版了。
短暫試過 ubuntu 10.10 netbook edition,它用了新的 Unity 介面,不用 Gnome, 感覺和網上評論一樣:不好。這介面會用在 10.11 desktop 上,到時不知反應如何,但我們應該可以自行換上喜歡的介面。
現時就是在這個平台上寫文,這幾天也常用來優閒上網。這部元祖 netbook 得以重生。
也試過 ubuntu 10.04 netbook edition,正如很多評論說,不覺得好,使用的資源沒有減少,介面說為了細畫面簡化,但其實是限制,操作有點煩。我在7“畫面用 desktop 版,不覺有問題,間中有些設定畫面少許麻煩,也能用。聽說 10.11版不再有 netbook 版了。
短暫試過 ubuntu 10.10 netbook edition,它用了新的 Unity 介面,不用 Gnome, 感覺和網上評論一樣:不好。這介面會用在 10.11 desktop 上,到時不知反應如何,但我們應該可以自行換上喜歡的介面。
現時就是在這個平台上寫文,這幾天也常用來優閒上網。這部元祖 netbook 得以重生。
2011-01-23
Ubuntu 安裝倉頡輸入
Ubuntu 10 現時預設了 iBus 輸入引擎, 這比兩年前試用時的 SCIM 等先進一些, 起碼可以讓我把待選字窗的字體弄大些.
但它預設只裝了兩個拼音輸入, 香港朋友慣用的倉頡和簡易卻沒有. 而且在 software center 中也找不到.
(在 Linux Mint 中是有齊的, 所以真是 user friendly 一些.)
只能以 terminal apt-get 安裝.
按 Ctrl-Alt-T 進入 terminal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軟件庫的資料)
sudo apt-get install ibus-table-quick (安裝簡易輸入法)
sudo apt-get install ibus-table-canjie (安裝倉頡輸入法)
sudo apt-get install ibus-table-scj6 (安裝快倉六輸入法)
小弟推介快倉六.
安裝後, 在 panel 的 icon 重啟 iBus, 便可以在preference中加入要用的輸入法.
但它預設只裝了兩個拼音輸入, 香港朋友慣用的倉頡和簡易卻沒有. 而且在 software center 中也找不到.
(在 Linux Mint 中是有齊的, 所以真是 user friendly 一些.)
只能以 terminal apt-get 安裝.
按 Ctrl-Alt-T 進入 terminal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軟件庫的資料)
sudo apt-get install ibus-table-quick (安裝簡易輸入法)
sudo apt-get install ibus-table-canjie (安裝倉頡輸入法)
sudo apt-get install ibus-table-scj6 (安裝快倉六輸入法)
小弟推介快倉六.
安裝後, 在 panel 的 icon 重啟 iBus, 便可以在preference中加入要用的輸入法.
裝了 Ubuntu 要做的第二件事
第一件事是前文提及的, 尋找一個最快的 software source.
第二件事, 是從 software center (用 terminal apt-get 也可) 安裝 "ubuntu-restricted-extras". 官方沒有高調提及這個下載.
要知道 Ubuntu 堅持在安裝包上只含有開源 (open-source) 組件, 而今時今日這樣的電腦用途甚少.
在官網和安裝時播放的 slideshow 只說, 要用到未有裝的"非開源"組件時會自動提示和安裝, 這不止很麻煩要逐次裝, 而且有經驗是按提示安裝後仍然沒有裝上要用的組件.
後來搜尋得知, 有這個包裝把所有要用又未裝的東西一次過打包裝上. 包括但不限於: mp3, aac, divx, xvid, rmvb, wmv, h.264, adobe flash, java vm........
這個下載也很大: >200MB, 所以要先做第一件事. 同時下載後也要預上不少 cpu time 安裝.
第二件事, 是從 software center (用 terminal apt-get 也可) 安裝 "ubuntu-restricted-extras". 官方沒有高調提及這個下載.
要知道 Ubuntu 堅持在安裝包上只含有開源 (open-source) 組件, 而今時今日這樣的電腦用途甚少.
在官網和安裝時播放的 slideshow 只說, 要用到未有裝的"非開源"組件時會自動提示和安裝, 這不止很麻煩要逐次裝, 而且有經驗是按提示安裝後仍然沒有裝上要用的組件.
後來搜尋得知, 有這個包裝把所有要用又未裝的東西一次過打包裝上. 包括但不限於: mp3, aac, divx, xvid, rmvb, wmv, h.264, adobe flash, java vm........
這個下載也很大: >200MB, 所以要先做第一件事. 同時下載後也要預上不少 cpu time 安裝.
香港朋友 install Ubuntu 最好 offline 裝
這幾天安裝了很多次 Ubuntu (或其變種), 它是建議你 online 裝, 讓它同時下載更新.
但我發覺它的下載很慢, 經常是 56K Modem 的速度. 很多時要整個小時才能完成安裝.
但裝完一開機, 它又告訴我很多東西仍欠缺, 很多東西要更新 ( 它騙我..... .\||/. ), 又要花很多時間下載, 這很惱人.
後來發現, 它見我在香港上網, 是會用香港的唯一一個 server 來下載, 而這個 server 極慢.
最近一次, 故意 offline 安裝, 在古董 eeepc 701 上只花了 10分鐘便完成.
然後試試讓它找一個好一些的 server :
Software Center -> Edit -> Software Sources -> Download from: Other... -> Select Best Server
往後的下載應會好得多.
但我發覺它的下載很慢, 經常是 56K Modem 的速度. 很多時要整個小時才能完成安裝.
但裝完一開機, 它又告訴我很多東西仍欠缺, 很多東西要更新 ( 它騙我..... .\||/. ), 又要花很多時間下載, 這很惱人.
後來發現, 它見我在香港上網, 是會用香港的唯一一個 server 來下載, 而這個 server 極慢.
最近一次, 故意 offline 安裝, 在古董 eeepc 701 上只花了 10分鐘便完成.
然後試試讓它找一個好一些的 server :
Software Center -> Edit -> Software Sources -> Download from: Other... -> Select Best Server
往後的下載應會好得多.
2011-01-22
Linux Desktop 再試後感 - 續篇
在試過高度客製的 Jolicloud 後, 我的好奇仍未滿足, 想看完整 Desktop 版有沒有較 user-friendly 的的選擇. 我發現了 Linux Mint 10 "Julia".
Julia 口碑很好, 有很大的用戶群, 在 Ubuntu Desktop 的基礎上加進用戶所需的各種解碼器和插件, out-of-the-box 已經能滿足多數用戶所需, 它亦有個自家的 software center, 比 Ubuntu 那個好, 亦有些個很好的自家 main menu. 在試用後, 也對 Linux 的功能滿意了很多.
(可參考這個評論 : 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linux-mint-julia.html)
在試了兩個客製化的 Linux 後, 對 Linux 能做的事多了很多了解, 便開始想知如何做, 如何自行客製, 這便開始了由標準版 Ubuntu Desktop 安裝開始的客製過程. 當中有些經驗, 會陸續分享.
此刻評估, Ubuntu 是可以代替 80% Windows 的工作. 有些 Windows 專有的應用理論上也可以用 Wine 來解決, 往後會試. 但有個頗大問題是, Linux 看來沒有在系統層面支援 Samba 網絡分享, 只在某些 file manager 和某些軟件的部分功能上讀到我的 NAS drive, 不很方便. 而 Windows 在 XP 年代, 已經可以在任何地方把一個網絡上的 drive 當成是 local drive 使用了.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改善吧.
Julia 口碑很好, 有很大的用戶群, 在 Ubuntu Desktop 的基礎上加進用戶所需的各種解碼器和插件, out-of-the-box 已經能滿足多數用戶所需, 它亦有個自家的 software center, 比 Ubuntu 那個好, 亦有些個很好的自家 main menu. 在試用後, 也對 Linux 的功能滿意了很多.
(可參考這個評論 : 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linux-mint-julia.html)
在試了兩個客製化的 Linux 後, 對 Linux 能做的事多了很多了解, 便開始想知如何做, 如何自行客製, 這便開始了由標準版 Ubuntu Desktop 安裝開始的客製過程. 當中有些經驗, 會陸續分享.
此刻評估, Ubuntu 是可以代替 80% Windows 的工作. 有些 Windows 專有的應用理論上也可以用 Wine 來解決, 往後會試. 但有個頗大問題是, Linux 看來沒有在系統層面支援 Samba 網絡分享, 只在某些 file manager 和某些軟件的部分功能上讀到我的 NAS drive, 不很方便. 而 Windows 在 XP 年代, 已經可以在任何地方把一個網絡上的 drive 當成是 local drive 使用了.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改善吧.
2011-01-16
Linux Desktop 再試後感 - 推 Jolicloud
久不久一兩年又會試試 Linux 搞得如何. 這兩天得閒無事, 又試最新的 Ubuntu 10.
試了 10.04/10.10 desktop 和 10.10 netbook version.
感覺到他們的努力. 新版的 APT (Software Center = app store) 已經很易用, 要找到、安裝或缷裝軟件很容易了. 要改變系統設定也很容易找到. 可用性比兩年前試 Ubuntu 7 時進步很多.
但作為最積極和最流行的 Linux Distribution, Ubuntu 最麻煩的是他們無聊的堅持: 100% Open-Source.
安裝並不快, 還要同時上網更新, 他們的 server 也很慢, 時間比安裝 Windows 7 慢上一倍. 但裝完後, 很多要做的事仍未準備好, 又要再下載安裝很多 非開源 的組件. 這對一般用家來說, 是很挫折的事. 另外, 我覺得他們選擇的預設軟件不是很好.
我又試了另一個 Linux distribution: Jolicloud.
這是一個法國人為一個目的搞的: 為 netbook 和低階的舊機做一個輕量、簡單易用的上網環境.
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觀念, 而且做得很成功. 現時已是 Ubuntu 外最愛注目的 Linux desktop.
Linux 陣營多年來一直想做 "取代Windows" 的事, 但一直不成功, 這有很多先天因素(難以詳述), 我並不看好, 特別是 Windows 7 大受歡迎之後.
而基於 Linux 核心的東西, 最成功的要算 Android, 而近來大賣的機頂mediaplayer如 HiMedia HD300A, 也多是 Linux 核心, 很紅的 router firmware DD-WRT 也是 Linux 核心, 其實 Linux 已經到處都是, 只是想全能地做 Windows/Mac 的工作的話, 就仍路途遙遠.
Jolicloud 專注於做輕量的上網機, 我覺得是正確的方向. 我裝了在古舊的 eeepc 701 上, 使用感覺良好.
它是用 Ubuntu 做核心, 用 Chromium (Google Chrome Browser 社群版) 做面層.
它其實已經在做 Google ChromeOS 的事 - 用 Chrome 行 web app, 又比 Google 早出, 而且, 它可以安裝 Linux 的 local app, 這比現時知道的 ChromeOS 好.
它安裝時已把所有一般用家上網要用的組件搞定 (包括 Adobe Flash), 立即用可, 它有自己的專注於上網、遊戲和一般用途的 app store, 據說有過500個. (專家可用傳統方法安裝其他package.)
試了 10.04/10.10 desktop 和 10.10 netbook version.
感覺到他們的努力. 新版的 APT (Software Center = app store) 已經很易用, 要找到、安裝或缷裝軟件很容易了. 要改變系統設定也很容易找到. 可用性比兩年前試 Ubuntu 7 時進步很多.
但作為最積極和最流行的 Linux Distribution, Ubuntu 最麻煩的是他們無聊的堅持: 100% Open-Source.
安裝並不快, 還要同時上網更新, 他們的 server 也很慢, 時間比安裝 Windows 7 慢上一倍. 但裝完後, 很多要做的事仍未準備好, 又要再下載安裝很多 非開源 的組件. 這對一般用家來說, 是很挫折的事. 另外, 我覺得他們選擇的預設軟件不是很好.
我又試了另一個 Linux distribution: Jolicloud.
這是一個法國人為一個目的搞的: 為 netbook 和低階的舊機做一個輕量、簡單易用的上網環境.
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觀念, 而且做得很成功. 現時已是 Ubuntu 外最愛注目的 Linux desktop.
Linux 陣營多年來一直想做 "取代Windows" 的事, 但一直不成功, 這有很多先天因素(難以詳述), 我並不看好, 特別是 Windows 7 大受歡迎之後.
而基於 Linux 核心的東西, 最成功的要算 Android, 而近來大賣的機頂mediaplayer如 HiMedia HD300A, 也多是 Linux 核心, 很紅的 router firmware DD-WRT 也是 Linux 核心, 其實 Linux 已經到處都是, 只是想全能地做 Windows/Mac 的工作的話, 就仍路途遙遠.
Jolicloud 專注於做輕量的上網機, 我覺得是正確的方向. 我裝了在古舊的 eeepc 701 上, 使用感覺良好.
它是用 Ubuntu 做核心, 用 Chromium (Google Chrome Browser 社群版) 做面層.
它其實已經在做 Google ChromeOS 的事 - 用 Chrome 行 web app, 又比 Google 早出, 而且, 它可以安裝 Linux 的 local app, 這比現時知道的 ChromeOS 好.
它安裝時已把所有一般用家上網要用的組件搞定 (包括 Adobe Flash), 立即用可, 它有自己的專注於上網、遊戲和一般用途的 app store, 據說有過500個. (專家可用傳統方法安裝其他package.)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