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自由、自然、自在。

2011-05-16

Ubuntu 下的語言支援.....其實不需要

裝好了系統後,總會彈出提示可以下載語言支援,我也跟著做了很多次,下載和安裝的時間很長。

其實這是多餘的。

本來系統就是 Unicode 的,可以顯示中文,裝了輸入法又可以打中文,不用再支援。

語言支援一個功能是把系統選單、某些程式和folder名稱轉做中文!其實這是麻煩而不是方便。

玩得電腦都識幾個簡單英文,不用轉吧,而且 Unity 是以 search 為中心,把 calculator 改了名做“計算機”,在 search 時很不方便。

另一個功能是把日期時間、貨幣等格式轉換。

不過雖然我沒有叫它安裝,它還是在進行其它系統更新時裝了,只差沒有自動把全系統改成中文。

2011-05-15

Ubuntu 上的高清播放

小弟多年來多數用 ATI 顯卡,因為當年是播放畫面比較好,顏色不用調較便靚。本來在用的 HD4650,也不算最低階,在 Windows 大致沒問題。

ATI 的硬件不俗,driver 郤出名的爛,在前年試玩高清USB接收器時也領教過了,不過我很少看電視,也算了。而多年來 update driver 必須把舊的 remove 再裝,直接 update 會死機,是十分白痴的 bug。

現在玩 Linux,在完成了工作上的設置後,昨晚一試播片,便慘不忍睹,ATI 也有出 driver 給 Linux,但裝了的作用看來不大(也比不裝好一點),看 720p 也覺得在跳格,看得有點頭暈,1080p 更不能播了。

網上爬文後得悉 Linux 要用 Nvidia 顯卡,官方支援很好,播片順。今午便去腦場買,買了最平宜的 G210 ($265),開機後按提示自動下載安裝官方 driver,再啟動便成。

試片結果:在 Gnome MPlayer 的影像輸出選 vdapu,這就是 Nvidia 給 Linux 做的加速器,1080p 播放流暢,沒有頭暈,試驗成功。(用 SMPlayer 或 VLC 也有類似選項,Ubuntu 預裝的 Totem 則沒有,不宜用。)

G210 聽說硬件能力和 HD4350 相若,比 HD4650 是低一級的,所以又是 driver 問題了。

結論:用 Linux 絕對不要用 ATI。另一角度看,Mac 機也從來不用 ATI,看來 Jobs 也有點道理喎。

2011-05-14

在 Linux Ubuntu 上播放 DVD ISO / MDF

以前在 Windows 是裝了 Alcohol 52%,下載了的 DVD ISO 或是 MDS/MDF 都是用它來 mount 成 virtual drive,當一張光碟播,特別是 multi-part  MDF 非用它不可,因為這是 Alcohol 自創格式。

搞了一晚,在 Linux上如何播,試了幾個 ISO mounting 軟件和播放軟件/方法,都有不同的問題,不詳述了。

很意外地發現(撞中),用 VLC 直接開啟那個 ISO 檔或 MDF 檔 - 如同開啟 AVI / MKV,就能播放,很順,不用 mount 或 extract 之類。如果是 multi-part MDF,就要逐個 MDF/MD0/MD1/MD2...... 等開啟來看,不能如原生般當作整張光碟了。

我記得以前讀過資料, MDS/MDF 格式不複雜,MDS是描述如何分part,MDF/MDn 是資料,如果是 single-part MDF,和 ISO 是沒有分別的,可以 rename 做 .ISO 照用。(以此原理推想,把那堆 MDF+MDn 順序append成一個file,改做 .iso,就可以把 MDS 棄掉。)

補充:
今日再試另一個:GNOME MPlayer,也可以直接播放 ISO,而且個人覺得比 VLC 順和好用,所以我就設定用它了。

2011-05-08

Ubuntu Unity 觀感

由於想試 Ubuntu11.04 的 Unity 介面,便在換了SSD的 Lenovo S10-3 (N550) 上裝個 multi-boot with Windows 7。

由於用 SD 裝落 SSD,十分鐘便裝完。但下載更新就(如常)很慢。

首先表揚是這個版本縱使用了先進華麗的介面,啟動後也只用了 <250MB RAM,而在 X40 上用舊的 Gnome 2 介面,更是再少一點點,絕對不大食。

而整個設計,我覺得是很用心,很有邏輯,雖然是反轉了過往習慣多年的桌面設計,需要用一點時間來學習適應,但應該很易上手,上手之後會稱讚。

頂部那條 menubar,發現有了 Mac 的影子,又不是抄足,很漂亮和實用,其實 Mac 受歡迎的 expose 功能,也一早有了,反正識幾個資深 Mac 用家都是把 Dock 放在左手邊和自動隱藏,樣子和用法也和 Unity 的 Launcher 差不多了,看來玩家也不須再用 Macbuntu 扮 Mac 吧。

Launcher 上的東西又可以像 Windows 7 用 keyboard shortcut 來選,Win-1 第一個,Win-2 第二個,一模一樣,很方便。

按左上角(或按Win-key)可以輸入幾個字母的 keyword 來搜尋和啟動程式,很快速。

淺試 Ubuntu 11.04 及其兄弟

由於朋友送了一部供奉中的 IBM X40 給我做實驗,我在兩日內試了新出的 Ubuntu 11.04,  Lubuntu 11.04 和 Xubuntu 11.04.

先試是 Lubuntu,有個新 theme 像是好看一些,幾個新選擇的影音軟件也好像好一些,內裏最驚喜的改進是已預裝了 network browsing,能看到我的 NAS了,不用自己再加裝其他東西去做。但看到有個叫 Xorg 的 process 在沒做事時也佔了約 11% CPU,在其他版本不見有,可能是bug。

再試 Xubuntu,個人並不欣賞 Xfce 介面的設計,論其預設功能不比 LXDE 強,它有個設置 keyboard shortcut 的 GUI 介面是較好,但佔資源多很多,寧願用 GNOME 了。

最後是 Ubuntu,由於 X40 的顯卡能力不能用新的 Unity 介面,所以看上去和 10.10 沒有大分別,Panel 上的日期顯示還差了一些兼沒有了天氣資訊。新選擇的軟件方面,我不用 Office 類和 Firefox 所以沒意見,音樂軟件 Banshee 並不好用,寧願要如 RhythmBox,不過我正在試用 GMusicBrowser (這是 Xubuntu 預載的)可能更好。其餘便不覺有何特別了。

順帶一提是,ThinkPad 用戶還是用 GNOME 方面一些,因為 gpointing-device-setting 這個設置“小紅點”功能的工具是要有 GNOME 的一個背景 process,在Xfce/LXDE強行這個,好像有點問題。(KDE則好像有另一個工具。)

2011-05-05

2011 期權策略檢討 (六)

今日上落市,好清閒,所以又繼續檢討。

上集提到 Ratio 和 Ladder,再補充,安全區和最大獲利點是由組合內各個行使價的選擇決定,與開倉成本無關,但成本就要看開倉時的報價了,不是經常做到零成本,但仲使用50點去搏最大600點,同時等待的時間也不會縮得很快,甚至IV縮時有微利,也算搏得過。

如果怕上述策略有潛在無限損失的問題,可以在遠打和位再加一張長倉保護,成為 Butterfly,這樣成本會增加(可能20點左右),但就完全限制了風險。以上集600/600例子,在1800點外再long一張,便最多輸掉開倉成本,可以蓋頭大睡到結算。

幾種組合都比單頭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等,期中很大部分時間上落很細,如果買了單頭,3 天內不走對單邊市,便縮很多了。

又再想到黃國英書中所述,提倡用單頭長倉小注搏大贏,英爺是小弟最佩服的專家之一,為何我又不聽教呢?因為英爺的哲學是在非常態日子用非常策略去搏非常利潤,而在常態日子他用股票和期指,但小弟則經常只做期權。非常態日子是很少的,多數月份都是反反覆覆、波幅有限的常態日子,如果每月都搏單頭,是可以連輸多月,到輸到氣餒不玩那月才來個大單邊。

最好是有能力判斷何時是上落市,何時會走大單邊,而且看對方向,那就如魚得水了,如果小弟有此能力,也可以開檔做對沖基金了,不會在家HEA下HEA下,得閒寫blog。(但這也是努力的方向啦。)偏好賺常態錢還是賺非常態錢,小弟以為是個取態問題,不存在對錯,只要在非常態時期不要輸身家便可以。

早幾天在網上看有線Money Cafe,有一集嘉賓對沖基金經理錢先生,談及對沖基金會用的其中一個策略,是 short spread。以前我沒有詳細考慮這策略,因為就算做中距200點spread也只得50點左右,但潛在損失150點(200-50),且沽權也不會想到價,會沽很遠的,那只能收不及20點,好像不吸引。在聽了錢先生後,也再次細想,可能他們在接近到價前,會採取行動去對沖或搬倉,因為spread的漲價也很慢,遇上非常態情況,及早止蝕也只輸30點,搬遠幾格避一避,整套倉來計也不致於輸。實際情況要待有興趣的朋友做研究了。

2011-05-04

2011 期權策略檢討 (五)

前文提及的單頭期權長倉, 英爺在書中也指出了, 最好是在月頭和月尾做, 月中時即月期權剛進入拋物線下跌期, 縮得很快, 不宜做長倉.

而在這時, 我想是 long spread 出擊的適當時機.

今日想特別提及一位愛期權朋友的心水之一: Long Ratio 策略,  即是長一短二.  做法是一張較近的長倉, 和兩張較遠的短倉的組合.  朋友喜歡一張600點價外長倉, 再600點外(即距現價1200點)兩張短倉, 在 IV 足夠時, 整套倉接近零成本 (長短倉的期權金相抵).

這套倉的風險性質是短倉, 因為沽突了, 風險理論上無限, 在到期前, IV上升時漲面受損, IV下跌時受惠. 獲利性質是長倉, 靠較近那張長倉成為價內獲利. 以上例, 安全區有1800點, 結算時波幅1200點獲利最大 (600點利潤). 這種倉在到期前很難食糊, 要預賭到月尾.

雖然風險無限, 但有1800點防守空間也在多數情況下足夠, 而且中途賬面上落不大, 隨時可以退出, 而1200點左右的獲利位也接近平均數, 論贏面賭得過. 至於月中發現波幅可能過大, 如何加強對沖繼續賭到月尾, 朋友應該有辦法, 但小弟未有機會追問.

而上述兩張短倉如果分開兩個位做, 就叫做 Long Ladder了, 成本會增加, 但有一個平坦的最大利潤平台, 和較闊的安全區.

小弟也曾多次在接近月尾才做較近的 Long Ladder, 用接近零成本搏臨尾幾天有幾百點行, 又不會超千點, 夠膽搏是用時間來限制風險, 但也見過有驚險情況(如09年10月尾的杜拜事件), 所以也隨時準備走鬼.

(選擇在不同位置開倉, 會做出不同的安全區/最大利潤, 而成本也會不同, 成本亦很受開倉時的 IV 影響的.)